工作总结

当前位置 /首页/范文/工作总结/列表

大学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工作总结(精选10篇)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工作总结(精选10篇)

大学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工作总结 1

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各位同事的支持下,20xx年,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巩固新闻宣传阵地,注重新闻策划,细分矿大故事,形成了内宣精彩,外宣有力的良好局面。

一、常规工作

1.创新机制,完善“三个联动”。

一是建立校院两级联动制度,每个学院和部处单位都安排专人负责与学校新闻中心的联络,初步建立了校园新闻素材征集与共享机制。二是建立了内外联动机制,一方面为校外媒体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另一方面外宣主动结合社会热点议题对学校进行采访报道。三是实现了报网良性联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有效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果。

2.巩固阵地,提升新闻网与校报影响力。

不断丰富矿大新闻网的内容。明确了矿大新闻网刘勇、卢进丽、刘尊旭分别负责的栏目,提高了更新率。全年共审核新闻近万条,发布6000余条,其中视点新闻540余条,图片新闻5条,校园文化1500条,矿大故事149条。会同网络中心开发制作新闻网APP,目前已经开发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

继续发挥校报影响力。全年出版校报18期,增加深度报道、专题报道和跟踪报道。进一步美化校报版面,增强可读性。校报上网,数字化发送,对上万个邮箱进行精确投递,在三个校车站点设置了自助取报栏。

3.把握导向,围绕办学目标细分矿大故事。

围绕“三个国际一流”的办学目标,继续讲好矿大故事。围绕综合改革,推出“综合改革系列访问”栏目,采访了发展规划处、人事处、学科办负责人及青年教师,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围绕一流的学科,策划了我校协同创新外宣稿及毕业生看专业系列报道,翻译并刊登了卡罗·卢比亚及陈清泉院士来校演讲的.内容。围绕一流的人才,推出了“矿大人物”、“青年才俊”、“最受欢迎教师”等栏目。围绕一流的学生,推出了“每日一星”、“新生新鲜事”、“优秀毕业生”等栏目。此外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推出了20篇专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4.扩大影响,加大外宣策划的力度。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或重大活动,形成了多家重要媒体规模大、气氛浓、影响广的宣传合力。重要报道包括《科技日报》两篇头版头条文章,《中国能源报》、《中国青年报》的两篇头版文章,《中国矿业报》、《江苏教育报》的专版文章。7月3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校服务煤炭行业,产学研融合,实施协同创新的探索和实践。10月11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校的院士、安全专家共同呼吁推进煤与瓦斯共采。11月16日,《中国能源报》头版报道专访中国矿业大学钱鸣高院士文章。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对青年恒好公益创业孵化基地在中国矿业大学落地的情况进行了报道。9月初,《中国矿业报》、《中国煤炭报》、《江苏教育报》、《徐州日报》以专版或者专栏的方式报道抗日战争的中国矿业大学。11月10日,ccTV-5等多家媒体报道我校第三届半程马拉松赛暨首届全国高校半程马拉松赛。全年各大报纸外宣稿件230多篇,主流网站发表稿件5000多篇。此外,对20xx年外宣稿件进行了统计与奖励,召开了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

此外,协助领导做好包括化工学院实验室爆燃事件在的各类负面新闻的媒体应对工作。

5.规范制度,理顺新闻工作流程。

按照服务群众、方便师生的要求,对我校新闻宣传制作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完善了《新闻工作流程及规范》、《关于扩大新闻线索来源的实施意见》、《中国矿业大学接待媒体记者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学院新闻宣传报道情况统计方案》。加强了内部工作流程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宣传科三人的分工与合作。

6.加强服务,凝聚新闻宣传合力。

坚持“用服务赢得尊重”的理念,加强与学院和部门的沟通交流。开设新闻宣传写作指导讲座8场,指导举办第三届徐州市大学生记者文化节,开展活动15项,评选“优秀学院传媒中心”9个、“十佳”和“优秀”大学生记者48人。

7.开拓创新,提升新闻从业能力。

针对做好外宣及危机应对,邀请新华日报记者李刚来校进行专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工作研讨、继续学习等形式,不断提升新闻宣传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中,校报有四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江苏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中,校报有五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个人获得“机关管理服务标兵”称号。工作之余,注重理论研究,熟悉媒体发展规律,撰写论文四篇,在《现代传媒》、《新闻研究》发表了两篇论文。

二、创新工作

1.加大外宣策划力度,实现了外宣新的突破。主要包括《科技日报》两篇头版头条文章,《中国能源报》一篇头版文章。

2.把握导向,围绕“三个国际一流”的办学目标细分矿大故事。推出了“毕业生看专业”、“每日一星”、“新生新鲜事”、“青年才俊”等系列栏目。

三、不足

1.融媒体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2.内宣合力没能很好地转化为外宣动力。

大学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工作总结 2

在工作总结之前,首先致以部长三个歉意。晚交工作总结的歉意;在一个长期没写过总结的情况下,用一个由表及里、由集体到个人的方式写这份工作总结的歉意;工作失当之处、工作总结中一些拙见及看法失当之处的歉意。在此望部长包涵。

对于一个在校报时间不长的人,对比了解不是很多,只知道是一个附属校党委宣传部的一个正规的组织,所以纪律性、组织性在此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对于一个高中无组织、无纪律的我着实是一个锻炼,也有着不错的'改变。校报,既然是报纸,可没当初我因是新闻专业、爱好写作加入校报的初衷那么简单,因此在这的确了解很多新闻写作,尤其是新闻评论的特点,也不算学到,因为真正的可以把其运用到平时写新闻评论的实践中着实很难。但是我想只是时间问题。

我是一个连自己都没弄懂的人,所以在校报这个大集体不可能认识和弄懂每个人,但是在此我不能不谈谈我所了解的团长、部长及组长。团长,其实很佩服他,这么大的集体管理的如此有序;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以至于不知时间,不知自己的事。记得他对我说过,每次部长会议都是一两个小时,每次改稿都到凌晨一两点,每次什么有关个人的比赛都因没时间而错过。才能就不用说了。部长和组长算是接触比较多的人吧,什么工作认真负责、写稿经验不必多说了;什么劳累、辛苦也不必多说了,又有谁不会知道呢?这一切对于我来说是多么幸运,但我想不幸的是我只学得九牛一毛。

我想我是极不情愿说自己的,因为我连自己都没弄懂,所以没什么说的,但作为校报专栏评论组的一员,这样又是极不合适的。我只能说我慢慢的对它有了一种兴趣,可以说热爱,也可以说追求。以至于有一天团长说要清人,我都有点惧怕。我还想说还有太多需要我去摸索、去学习。我想只是时间吧!我还想说为此改变太多,放弃太多,没有怪它的意思,只是太过正式,有点显得这个集体有些社会上的东西,也许只是拙见。还有就是希望可以做的更好,走的更远吧,也许只是希望。

最后结尾总结真的不知写什么,并不是因为没什么可写,只是因为想的太多似乎并非什么好事,还是决定做来的实际些。也希望在这个集体里有个有个更好的我。

大学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工作总结 3

刚刚进入xx理工学院时这个神秘而又严肃的组织就深深吸引着我,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但是上学期我并不敢有所行动,父母告诉我需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但是刚刚进入大学,还有很多不适应,不应该过露锋芒,要多听、多看、多想,默默的努力做事,不追求一时眼前无谓的利益。个人觉得这个要求其实就是可爱的校报记者团的写照。

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加入校报,他满足了我想要站在一个更高角度审视南工、了解南工的机会。有的时候表象与实质有很大差别,甚至迥然不同,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实习记者我依然很happy只要有记者这两个字的存在,我就拥有了一个区别于他人的特权:在校园范围内采访我想了解的事、想了解的人,不需要任何理由我想要深入采访,找到一些与表象迥异的事实与故事,我做过很多次人物专访,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省级优秀毕业生乔来聪学长;前生化社践部长现生化副主席伍宣名学长;机械大四前两年连续获得运动会女子100米栏冠军的王俊阳学姐。当我采访结束时,突然发现无从下笔,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形式上的采访,写人物专访的稿件也不再是我的主要目的。因为记者身份,我与他们敞开心扉,他们也不吝啬将自己有趣有意义的事情一件件道出,有时问到比较敏感的问题我真诚的微笑与眼神却使他们无法转移话题。我们不会尴尬,即使第一次见面也会在慢慢的交谈中消除生疏。是晓真姐教会我采访其实可以很简单很舒服,只要你的问题经过大脑思考并且有意义。好像好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有好多好多的事情想要了解,共同分享将快乐加倍,将泪水铭记。这样意外收获的场景让我想起老部长伍宣名学长的一句话:“一个商家卖出一种商品,并不仅仅在于这件商品,更是收获了一份人脉。”同理,我觉得采访一位同学或老师并不在于采访本身或者是稿件的好坏,而是了解了一个有可能拥有我所没有的优秀品质的人,结交了一个很可能成为好朋友的朋友。

在外面的人不会了解校报到底有多好,这里有优秀且感性的老师,在校报换届选举会上的话让我这个才进来不到一年的小菜鸟都不禁落泪;这里有勤劳谨慎可爱可亲的学长学姐,他们教会我很多,不仅仅是在新闻写作方面,更是在为人处事的礼节上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从高中到大学我以为自己会非常不适应没有人监督管理的感觉,就好像是宇航员从高压处不作任何处理就冲向低压立即爆炸一样,但是我没有,因为到了这里依然会有真心疼爱我的老师和学姐学长批评我、指导我。无论我有多么努力或无辜。我这的感谢你们,当你们批评我时你知道的是我表情严肃,谦虚认真,但你不知道的是在我心底里其实早就已经笑开了花,因为你乐意管我证明我有我的价值,你指出我的不足我完善过后就又接近那个完美的自我一步。我感激并珍惜每一个你,每一个相信我支持我,与我交心的`我的朋友。

在严肃紧张的工作大会上,总爱笑的我也一脸严肃起来,不觉之中感到自己好像长大了,居然有一天会听这么形势的会议并记录还企图写出来新闻。Oh my god !在一开始加入校报的我其实就很纠结,我喜欢抒情、描写、散文、议论唯独不喜欢新闻,可能是因为小的时候姥爷总会在我看动画片正高兴的时候把电视调到中央新闻联播,所以他莫名得就成了我的假想敌,但是这个大缺点却在我加入校报的那一刻开始就被改正,特别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没有新闻敏感性简直就像一个傻瓜一样,没事少比比吃穿用,多比比谁知道的多……嘿嘿。

在这里我需要检讨,因为参加的比赛竞赛比较多,又想不断提高自身价值报了爵士班,再加上学业繁重,在校报里将近一年的我其实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也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但是我在大一下学期,也就是本学期意识到了,即使石江风学长说只要你想在校报里学习,认为这里有你想要的我们就不会开掉你,只要你积极、好学、守信守规。但我意识到即使这样我也没有理由白白的拥有这么好的资源与条件而无动于衷,我开始不再以玩为主,而是试着将其正式化,有谁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关注与肯定,有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被他人所爱戴仰慕呢?我尽力将新闻正式,又注入自己的独特活力。机械学院“光盘行动”的稿件很荣幸经机械崔老师修改后与校报老师交流沟通,即使稿件上的晚又或者根本没有上,我也不会有一丁点伤心,反而很高兴,因为我并不在乎结果,过程有时候对我来说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认识更多朋友,了解更多事件的本质,毕竟你不是全世界,何必把自己看得那么重,但是说实话,世界上不会有人讨厌成功的我相信……

到这里我的工作总结其实也差不多了,可是我在这段时间里,从校报里得到的却远远不止这些,校报将是我区别于同学老师之间的另一个大舞台,在未来的道路上也许会充满荆棘,我将永远不失自己积极、自信、友善、好奇的心,一路过关斩将……

上善若水,如水般重要;如水般变幻莫测;如水般自然亲切;如水般张弛有度;如水般毅然冲向东方!

机会不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是留给那个准备得最好的那个人……我将保持谦虚谨慎,在人生的海航中把握好罗盘,那艘巨轮之上有一个劲力十足的马达--名叫“校报记者团”。

大学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工作总结 4

不知不觉,在校报已经一个学期了,从一开始什么也不懂到慢慢融入这个集体,过程很美好也很值得记忆。

仔细算来,这一个学期做得工作并不多。部门会议本来开的不算多,所以也很惭愧地没有和学长学姐们有更深入的接触。但是每次开会都很开心,能和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工作的事情,本身就是很愉快的事情了。这期间交过4个策划书,也和学姐、同学一起做过一次深入报道的选题,在校报也上过几篇稿子,这大概就是全部了。

前面也说过,因为和学姐学长们的交流不是很多,所以工作中并没有汲取前辈们的经验,很多事情都是靠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这应该是导致工作中一些坎坷的重要元素吧。虽然很喜欢和大家在一起聊天做事,但是多少有点不好意思麻烦大家,所以工作上还是单干的时候居多,尽管有时候会有些困难,但好在也都算圆满完成了。回看当初刚进来时候写的工作计划,才真是让人汗颜。那个时候说的“多参与、多采访、多写作、多学习”大多数都没有落到实处,还是自己不够有毅力的原因吧。下面就说说我感觉在工作中做的好的和不足的一些地方,自己总结肯定有局限性,但是自己也比较了解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工作中的缺点:.与其他成员间缺乏交流。最早的时候还发生过不认识我们本部门人的情况,我实在不是一个记性很好的人,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还是很叫人尴尬的,不管怎么说,一个部门的人就算不像家人一样熟悉,也至于见面不相识。我在这方面花的心思确实有点少,见过三次以上的人才能大致记得。没有在一起聊过几次的人可能都不好意思主动打扰人家。所以除了开会,几乎没有什么几乎和其他人接触,偶尔发发短信的也是相熟的有限的几个编辑,一旦有了工作,这种生疏感就成了桎梏。拿唯一的一次合作来说,还是老师定下来的人选才和学姐一起做了一次选题。但是,不得不说,就合作而言,我们两的确是失败至极的。

在接到通知前,几乎没有怎么和学姐聊过。所以刚开始接触就有一个磨合期,也不清楚对方的一些做事风格。在刚开始写提纲和准备采访当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效率不高。也因为我没有电脑,对稿件的交流很困难,采访没有一起做的话,学姐写东西多少有些难度,最后成稿被毙掉应该也有这个的因素。不管怎么说,工作中的交流时必不可少的。

最后一期的专题策划是陈振东学长他们做的,但是在最初选题策划的时候我也参与了一些。看到一个选题在大家的想法下渐渐丰满起来,变得成熟,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甚至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感叹。在看到学长把每个小版块分给其他人负责,找人做,给他们讲解工作细则每个细节都要交代,这些真的很需要交流。最后一个专版做下来出力的人那么多,但是合作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对比自己那次,三个人就把所有工作全部包揽下来,思想就很局限了,还弄得自己手忙脚乱,真是自找。但是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吧,不去尝试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与快乐。在这样的尝试与对比中,真是受益匪浅。不过就我个人性格而言,可能还是会选择与有限的几个人一起合作,毕竟工作一般都有时间要求,和熟悉的人做事怎么都要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是在以外的时间内我应该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和每个人聊天,交流,这样以后即使有工作也能很好的交流合作。.后劲不足。我其实是个急性子,有什么事情在手里一定想马上做完。但是也有个致命的缺点,一件事情一旦在手里拖久了就很容易放弃或者没有兴致做下去了。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虽然在交选题的时候只有两个选题取得了认可。但是,在寥寥两个选题里,真的做了的也只有一个而已。虽然没有老师说要马上做,但是因为没有做任何准备,最初的想法早就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想到要做那个会觉得很困难。这种感觉很糟糕,如果在写选题的时候就把采访提纲什么都准备好,那么即使听到要做也是很快就能上手的吧。这样浪费点子实在让人痛惜。时间真是最大的杀手,依我这样的性格,所能做的可能就是在最初的时候就做好后续准备,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这样就算以后热情不在也至少不会影响到工作的进程或别的什么。.积累不够,经验不足。在老师那里看到很多以前的报纸,其实看报本身就是一件快速积累的方式了。能看到以前很多优秀的`文章还有了解校报大致的风格和方向。记得最早向老师交稿的时候,写的东西根本就不适合校报采用,在一些校园活动的报道上也抓不住主次,分不清轻重。这些东西其实多看看前几年的东西都能了解,只是自己只顾着自己做,这样其实还是在做无用功。作为一个编辑,自己的水平线在哪里呢?还能做的更好的。不仅是在校报上,如果没有文学底子,写出来的东西永远都不能上层次,阅读学习应该是永远在做的事情。不去体验生活就不可能写出生动的打动人的东西,既然个人的经历有限,通过阅读和学习来补充这以不足就是十分必要的,而在这一点上,我只能说我做的远远不够。工作中的优点:.热情、主动性较高。新人都会有一腔热血的吧。想有所为有所得,脑子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天不怕地不怕的。这种热情推动着自己去想、去做。感觉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新奇,什么都可以是焦点,这是多好的感觉啊。.与老师接触较多。校报的老师都是很好的人,所以开始听说还有人呢没有去过14楼,不敢去的时候其实很吃惊的。可能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原因,我从没想过敢不敢这样的问题,有什么事情就直接找老师说了,在我心里,老师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渠道,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啊。每次都能从14楼学到东西下来,所以多往14楼跑绝对是好事情呢。和老师聊天,听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收获真的很多。

这样总结一番下来,心情很复杂,但是这一个学期也不能全无作为吧。我对自己的选择还是有信心的,对编辑部更是怀有热情。而且学长学姐在我看来就都和自家的哥哥姐姐一样,自己家里没有什么同龄人,能和这么多哥哥姐姐相处是很难得的幸福啊。只希望下学期能保持这份心情,在编辑部继续发挥自己的小小力量。

大学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工作总结 5

风风雨雨又一年,校报已成立一周年,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们在忙碌中已接近xx年的尾声。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特此将工作总结如下:

在新的一年,我们编辑部也有了新的变化,新添了一张桌子,一台电脑,然而空间还是没有变,仍然是那么小,但我们并没有抱怨过。三张桌子两台电脑,这是简单的陈设,由我们主编辑、副主编四位,排版、打字员两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然而我们却为了同一个心愿走到了一起,不怕苦不怕累,挤出一切课余时间全心投入校报工作。

每周副编先收集稿件,经过筛选、修改后再由主编复审,层层筛选后,再由打字员进行输入,后期由排版进行编版,最后再由主编进行总审查。

这里已成了我们的第二学习天地,互相帮忙,有不懂的还要向老师请教,苦心人天不负,在主编有序的领导下,以及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校报取得了可嘉的成绩,成为学生们课余生活的最爱、老师的好帮手、自我展现的舞台,增加了我们的工作信心,陶冶情操,同时校报也拉近了师生交流的距离,方便了我们师生间的了解,有利于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生更好地学习,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由于校报成立时间较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同学们、老师每多多包涵,我们会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前进,努力改正不足之处,将校报班的更完美,也谢谢校领导及全体师生对校报的大力支持。

大学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工作总结 6

在过去的一年里,校报编辑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校报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我们将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和管理

1、明确了编辑部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2、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3、对编辑部成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提高了他们的编辑技能和工作能力。

二、稿件编辑和排版

1、及时采集校内外新闻、时事、学术研究等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保证校报的内容质量。

2、制定了编辑标准和审稿程序,对稿件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和修改,确保校报的文章准确、简洁、易懂。

3、加强了校报排版技术的培训和实践,提高了排版效率和质量。

三、校报宣传和推广

1、制定了校报宣传策略和方案,通过各种途径向师生宣传校报,扩大了校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积极开展校报活动,如举办校报读者见面会、举办编辑部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提高了校报的社会关注度。

四、其他工作

1、定期组织编辑部成员进行团队建设活动,增强了编辑部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2、认真履行编辑部的.社会责任,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的发展动态和校内外的热点事件。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为了更好地完成编辑工作任务,提高校报的质量和影响力,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2、继续加强校报内容的策划和编辑,确保校报内容丰富、新颖、权威。

3、推进校报数字化建设,提高校报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4、增强编辑部的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如组织校报文化节等。

5、建立健全编辑部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编辑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6、积极与其他校报编辑部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7、最后,我们希望得到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关注,共同推动校报事业的发展。谢谢大家!

大学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工作总结 7

一、本学期工作回顾:

在学院党委宣传与发展研究中心领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新闻部成员的通力配合、事务部成员的积极参与、编辑部成员的齐心协力下,《泮池苑报》本学期出版、发行了第10、11、12期。无论从版式设计、内容选择,还是专题策划、栏目革新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泮池苑报》正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不断向前发展。

1、出版、发行了三期报纸:分别于9.10、10.20、12.5出版了第10、11、12期报纸。按学期初拟定的工作计划,原应出版4期报纸,但由于第1版的重大新闻跟不上出版速度,且本学期的报纸在稿件选择、审核、校对上较之前更加严格、精细,所以按实际情况更订了工作计划。

2、按原定的“学院部门负责人专访”方案的计划,分别在第10、11、12期的“综合新闻”版上刊登了教务处主任曹骥、学工处主任彭中、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欧阳光磊,管理学部主任肖来荃、基础学部主任史千里,经贸学部主任万楚军、理工学部主任秦宜敏、图书馆馆长程彩虹等领导的专访。此举搭起了学院中层领导与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扩大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得到了学院师生的一致首肯。

3、在学期初进行了“我的奥运故事”和“感受荆州”的征文启事,但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和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只是将产生的一批好的文章在《泮池苑报》第11期的第4版上进行了刊登。

4、在报纸的出版过程中,编辑部成员一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贴近实际、贴近同学为目标,根据需求开辟一些新栏目,如《评论员文章》、《图说新闻》、《草样年华》、《影评》等。二在保证品牌的同时,对现有可行性较高的传统节目进行了完善,如《留言传情》的参与面扩大、《新书推介》的内容量增加、《文化长廊》的荆楚特色加强。这些举措受到了大多同学的好评,使《泮池苑报》的声誉不断提高、受众不断扩大。

5、外宣组在报纸的发行中,认真履行职责,将报纸发放到了每一个班级、寝室,并积极、主动进行宣传。且不断增加报纸在校园的发放力度,每一期都在泮池拐角进行了发刊,又根据发放人员的反馈,将第12期报纸在西校区投放了1200份,基本上做到了人手一份。使《泮池苑报》作为学院唯一正式的官方纸质媒介的影响力不断加强。

6、按《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新闻媒体稿酬标准及支付办法》的文件精神,已申请将《泮池苑报》第7-10期的稿费进行了发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编辑部成员辛勤劳动的'肯定。

二、下半学年工作设想:

1、按有品位、有深度“校园《南方周末》”和信息量大、贴近生活的“校园《楚天都市报》”为发展目标继续加大报纸的版式设计、栏目革新、内容选择。在版式设计上将以美观、大气为宗旨;在栏目革新上将以贴近实际、贴近同学,利于宣传、扩大影响为目标;在内容选择上将加大对教学信息、德育成果、科研成绩等的展示。

2、编辑部本学期主要是按要闻、综合、互动、文艺四个板块来划分人员的,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不大,下学期准备按内容整理、版面策划、栏目主持人、文字校对四个方面来划分。

3、下学期将加强报纸的群策群力,让所有成员能真正的融入到报纸中。一是开好编前会议,主要由团委会成员参加,以保证报纸的质量和导向性;二是吸取团内多数人的意见,加大版面策划的多元性;三是继续深入开展“读报沙龙”活动,让所有成员读报、评报,以更好的改进错误、总结经验。

4、下学期将进一步做好报纸版面专题策划。本学期已做过《大学看点》、《荆州导航》、《运动会专版》等专题版面,下学期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加大报纸专题的策划。

5、在前人的基础上,又经过本学期三期报纸的出版实际,第3版的栏目在不断革新,主持人也不断趋于固定。下学期拟定把各不变的栏目实行固定的主持人,以便办出一定的风格和特色。

6、加大反馈机制,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拟开通《泮池苑报》;二是每两期制定一份反馈表,发到各班,及时收集多数人对报纸的意见;三是设立《泮池苑报》信箱,以便更好的收集稿件,开办好《留言传情》、《泮池贴吧》等栏目。

7、拟开展一次办报经验交流会。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加强合作交流,拟邀请《长江大学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报》等荆州相关高校的学生记者进行办报经验的交流,以互通有无、学习经验、加强联合。

8、切实建立好《泮池苑报》的编外稿员队伍,积极发现一批爱好文学的同学,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保证《泮池苑报》稿源的充足和文章质量。

大学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工作总结 8

时间如流水,悄悄的,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已过去。这半年中在我系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各部积极配合下,本学期我部工作顺利结束。我部严格按照我们的工作指导思想:“更好的为同学服务,扩大我系的形象力”开展工作。下面是本部门对这学期工作的总体描述。

一、系报

本学期共出版两期系报。报纸均已包含我系在某段时间内所举办的各项活动。已发行的报纸均成功发放到各系学生主任办公室并在教学楼门口、文理楼门口、食堂前的橱窗张贴,成功宣传了我系的石油风采,对提高我系的知名度及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对动作用。

两期系报我们严格抓质量关,在错别字、标点、格式及报缝方面进行三次审查,不允许在细节上出现错误。

我们在版式及内容上有所改动,减少了对油田介绍的篇幅,加大了对我系学生生活的报道,增加一个版面对我系团日活动进行综合报道;在内容上增加了照片的数量,使系报更美观,也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性。同时增加了文学稿的数量,因为我发现我们学生当中有好多文学稿写的非常好,我们大力鼓励同学们多动笔,写出更好的'文章。

二、对外报道

在做好系内宣传同时加大对外报道,截止20xx年7月5日对外报道30篇:校报13篇、校简报13篇、学生工作动态4篇。由于种种原因对外报道遇到了不少困难,以致于对外报道不是很到位。还是要多鼓励同学多写稿子,多写质量高的稿子,积极向校报、校简报、承德日报及承德晚报投稿,来扩大我系的形象力。

三、活动

在做好宣传之余,我们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来丰富同学们的生活,本学期我部开展了“改变写作态度”座谈会活动,充分调动了我部成员的工作热情,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日后编辑部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加强社团建设,编辑部读书协会开展“情系玉树、大爱无疆”征文活动,表达同学们对玉树地震中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同学们积极响应,向玉树和祖国表达出自己的真挚感情,为玉树祈福,为祖国祈福。

积极配合我系学习部开展辩论赛,在辩论赛中担任计时员;积极配合校记者站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其在我系顺利展开;大力配合我系其他各部的活动,对各项活动进行摄影及跟踪报道,诸如:文艺部的“文艺汇演”,学习部的PPT大赛,宣传部的才艺大赛,生活部的宿舍文化节等等。我们都是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及时报道。

积极配合并精心准备校记者站评优工作,在各系评比中,我系编辑部被评为“先进记者站”,以后我部争取在踏踏实实的情况下,争拿“模范记者站”。

本学期我部有收获也有失误,有的让人满意有的让人失望。我部积极相应系团委、系领导、校记者站的号召,与各部之间密切合作,认真做好系里各项活动宣传工作,也脚踏实地的开展了许多常规工作,并勇于创新和实践,丰富了我部的工作内容。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我们会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改进。努力把工作做的更出色,期待来年我部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大学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工作总结 9

时光如梭转眼划过20xx年,学院团委编辑部成立之后,在学院团委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在广大同学的鼎力协助下,坚持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严格遵守我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工作制度与各项章程,充分发挥编辑部的工作职能,积极开展工作。经过编辑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拓宽工作领域,革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用文字来向全校师生展现我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的精神文化,辅助院内各项工作,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总结,较好地完成了学期初定的工作计划,当然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许多不足。为了积累宝贵的经验以便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现就将过去一个学期的工作得失总结如下:

一、做好编辑部纳新工作,组建年轻团队。

编辑部为新成立部门,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按照团委工作要求,从编辑部的工作职能出发,经过个人申请,面试,笔试,复试重重筛选组建了外国语学院大学生记者团。试用阶段团内共9人,最终录用成员5名。

二、积极完成任务,抓住机会提高成员各类文体写作能力。

不管任务大小,编辑部尽其能力,积极配合完成。大事记、各类发言、各种活动报道、其他部门的`文字配合等各项文字工作任务给了部门成员机会锻炼,经过多次锻炼,一些优秀的成员已经能够独挡一面,部门成员的整体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任务完成效率逐渐提高。

同时,积极联系外界媒体努力将学生会活动推向社会。

三、做好部门建设,增强部门成员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部门的任务接踵而来,部门建设思考的空间较少,但是通过工作中的不断交流,部门成员在互相帮助和鼓励当中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同时,以邮箱为桥梁,通过一些范文和写作模式的写作培训,实现提高部门成员素质的目的。

四、融入团委学生会大家庭

继承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分工不分家的优良传统,编辑部和其他部门互相帮助共同前进携手共建学院团委学生会大家庭。

大学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工作总结 10

时间一瞬而是,一个学期的编辑部工作过去了,这几个月中,我部获得很多。也知晓本部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提升我部的能力。编辑部是与文字相关的部门,大家都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分工明确,并精力合作。老师对我们也能细心指导和关照。让我们一开始的工作少了许多的困难与挫折。我的能力也在不同的'锻炼中得到提高,对各方面的态度也有所改变。现将团总支编辑部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首先要抓好、搞好部内建设与管理,积极挖掘和培养活动人才,选出新干事,和几个副部长共同制定完善活动部内部的规章制度,让每个人能力得以发挥,形成了积极团结的工作氛围。

二、每周定期开展部内例会,对工作及时总结和下周计划,单独与干事交流,了解部内情况,同时多次向团总支老师请教指点,尽快改正与完善,很快我部的积极表现得到老师的认可。

三、参加活动、会议,征集照片,写消息,比以前更多的工作就是上传新闻、编辑系报。事情也变多了,不再只是征集照片和写消息了,现在每次参加活动要带上学弟们,教他们怎么抓拍细节,怎样提高照片质量。活动结束后,要阅读他们的消息,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并作自我总结,哪里做得不够好,哪里需要注意。现在写消息也不能像我大一时那样马马虎虎,写完之后至少得检查三次,看有没有错字,有没有语病,因为这是要上传到学团网上,供师生阅读。虽然事情多了,但感觉很充实。

总的来说,这学期的工作我很满意。继承了以往部长们做得好的方面,弥补了一些以往不足之处,但也仍有需改进之处。对于这期做得好的,新闻及时上传,部门内部和谐融洽,增加了部门内交流的机会,这些我们以后应该继续保持。对于做得不够好的,系报创新不够,部门内活动过少,下期应努力改善。

对于编辑部的干事们,他们表现很好,做事很积极,态度很端正,有什么事都争着去做,虽然也有懈怠的时候,但他们还是认识到该怎么做,现在他们都进步了很多。我们每次开会都不像是在开会,更像是几个好朋友在一起开心地聊天,我们不仅教他们怎样写新闻,也教他们怎么为人处事,我们之间没有部长和干事之分。

对团总支的几点建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干部和老师的沟通,全面提升院系形象,组织面向全校的活动,增加宣传力度与消息的写作。

最后希望我们团学所有成员,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改革创新。虽然很多事就像攀哥所说的那样“想法是挺好的,但实施是困难的”,但我们也要努力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去改变,我相信,只要做好了每一小步,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祝愿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