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咨询师

当前位置 /首页/医学医药/药学咨询师/列表

药学知识必备:送服药物用水宜忌

80%以上的药物都是口服,科学正确的喝水服药能帮助药物尽快发挥疗效,错误的喝水服药方式不仅使得药物作用减弱或消失,甚至有可能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因此,患者服药前,要注意如下问题。

药学知识必备:送服药物用水宜忌

  一、正确服药方法

口服前要洗净双手;倒一杯150~300毫升温开水,先喝一口水,润润喉咙和食管;把药含入口中,再抿一口水,再将头向后一仰,把药与水同时咽下;紧接着将剩余的水喝完;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动1~2分钟,以便药物完全进入胃内。

  二、注意饮水的量

  1.药物剂型不同水量不同

通常颗粒剂每次用150~180毫升水冲服下,再用一口水漱漱口即可。片剂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而胶囊药至少喝300毫升水,这是因为胶囊遇水会变软变粘,服用后易附着在食道壁上,所以送服胶囊时要多喝水。

  2.应多喝水送服的药物

以下几类药服用时必须多喝水,减轻不良反应:

(1) 平喘药:服用茶碱或茶碱控释片、氨茶胆茶碱、二羟丙茶碱等,由于其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多而易致脱水,出现口干、多尿或心悸;哮喘者又往往同时伴有血容量较低。因此,宜多喝白开水。

(2) 利胆药:利胆药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有助于排出胆道内的泥沙样结石和胆结石术后少量的残留结石。因此,服用期应尽量多喝水。

(3) 双膦酸盐:双膦酸盐对食管有刺激性,可致电解质紊乱和水丢失,故应注意补充液体,使每日尿量达2000毫升以上。同时嘱咐病人空腹服药,服药后30分钟以内,不能平躺,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4) 抗痛风药:应用排尿酸药苯溴马隆、丙磺舒、别嘌醇时应多饮水,使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同时应碱化尿液,以防止尿酸在泌尿道沉积形成结石。

(5) 排尿结石药:服用中成药排石汤、排石颗粒或西药消石素、消石灵后,都宜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3000毫升左右,以冲洗尿道,减少尿盐沉淀的机会。

(6) 磺胺药:在尿液中的浓度高,可形成结晶性沉淀,易发生尿路刺激和阻塞现象,出现结晶尿、血尿、疼痛和尿闭。在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等磺胺药后宜大量饮水,以尿液冲走结晶。

(7)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对肾脏的毒性大,虽在肠道不吸收或吸收甚微,但多数在肾脏经肾小球滤过,尿液中浓度高,浓度越高对肾小管的损害越大,宜多喝水以稀释并加快药的排泄。

(8)退热药:多喝水,以便排汗和降温,否则因出汗过多可造成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或虚脱。

  3.不宜多喝水送服的药物

有些药物因其特殊的起效方式,服用时不仅不能多喝水,甚至不能喝水,否则会降低药效,失去治疗作用。下面这些药物服用时不宜多喝水:

⑴胃粘膜保护剂

如氢氧化铝、硫糖铝片、枸橼酸铋钾等胃粘膜保护剂,进入胃后在溃疡创面上形成保护膜,覆盖于溃疡面,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胆汁酸的渗透与侵蚀。如果喝水多反而会稀释药物,保护膜变薄,甚至失去作用。此外,药后半小时内也不要喝水,因短时间内大量喝水,会破坏刚刚形成保护膜。

⑵止咳糖浆类

服用粘稠的`止咳糖浆会粘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如果喝过多的水,会把附在咽部的药物冲掉,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影响药效发挥。如果觉得口干,至少应在服药半小时后再喝水。

⑶苦味健胃剂

如复方龙胆酊利用其苦味,通过舌头的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地促进胃液分泌来增进食欲,故不宜多喝水,以免冲淡苦味而影响药效。

⑷蒙脱石散剂(思密达)

只需50毫升的水冲服即可,服前、服后不可以大量饮水,否则影响其吸附力。口服补液盐(散剂)应严格按说明书规定配制,不另喝水。溶液过浓反可引起腹泻而过稀则效差。

⑸只需直接嚼碎后吞服,无需喝水

如碳酸氢钠片、复方氢氧化铝片、硫糖铝片、乳酸菌素片、酵母片、复方甘草片、复方木香铝镁片等。

  三、正确选择水

1.水温的选择

用温白开水送服药物是最好的,因为温白开水不会影响各种药物的吸收。但有些人喜欢用50~60℃以上的热水服药。殊不知,部分药品遇热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疗效。这些药物包括助消化药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谷芽等,其主要成分是有活性的蛋白消化酶,当温度超过60℃时,就会变性失去助消化的作用;类似药物还有乳酶生、地衣芽孢杆菌(整肠生)、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妈咪爱)、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丽珠肠乐)等活菌制剂。小儿麻痹糖丸忌热服用,宜用凉开水送服,否则疫苗灭活,不能起到免疫机体、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2.服药不宜用的水

水质不同也会对药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绝大多数药物来说,白开水是最好的。用茶、汽水、果汁、乳制品甚至矿泉水、酒等“饮料”送服药物,不仅影响药效,还可产生毒副作用。